联系我们
手机:13722252255
电话:13722252255
微信:13722252255
地址:保定市唐县长古城工业区
电话:13722252255
微信:13722252255
地址:保定市唐县长古城工业区
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
发布时间:2022-09-19点击量:209
大名鼎鼎、问鼎苍穹、鼎足而立……在许多成语之中,“鼎”被赋予了“显赫”、“宏大”等引申义。事实上,这些意义起源于中国古代对鼎的崇拜。在古代,青铜鼎被视为国家的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周代出现了最典型的丧葬制度“列鼎制度”。
所谓“列鼎制度”,是指一组形制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鼎组合。这种使用鼎的制度最早萌芽于西周初年,当时周人丧葬所用鼎的数量与墓主人的身份一致。西周末期,“制鼎”制度趋于成熟,皇室的祭祀、宴请、丧葬等活动都遵从了这一制度。“礼鼎”的使用数量也是按“名不同,礼不同”的规定。
根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鼎的单数应与偶数的簋数配合使用,即九鼎配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三鼎两簋。周初,周朝重臣姬旦公“立礼乐,治天下”。制定了比较完备的礼典制度,规定贵族在祭祀、典礼、宴请等重要仪式场合,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使用不同数量的鼎。
总的来说,生前用了多少鼎,死之后埋了多少个鼎。这组出土于茹家庄弓鱼国墓地的五鼎四簋,其规格严格遵守周立的规定,墓主人是国家的诸侯。但有意思的是,这组礼器的造型和纹饰与中原地区常见的西周青铜器有较大差异,地方色彩相当浓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