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13722252255
微信:13722252255
地址:保定市唐县长古城工业区
“华夏第一鼎”方格纹铜鼎
方格纹铜鼎1975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该鼎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0厘米,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我国最早的青铜炊具,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方格纹铜鼎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0厘米,敛口,折沿尖唇,垂腹下收,平底,三空心四棱锥状足,口沿上有两个半环状耳,腹部饰以很不规整的带状阳线方格纹,其造型和纹饰风格与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几乎完全一致,但材质却是当时罕见的贵金属——青铜。
“该鼎为合抱模铸风格,端庄规整,纹饰朴素。”洛阳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张玉芳说,方格纹铜鼎1975年出土于有着“夏都斟寻鄩(xún)”之称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外形虽略显稚拙粗糙,却暗含高贵之意,正如华夏文明初创时的真实写照。
据有关文献记载,氏族社会晚期,中原大地洪水滔天,华夏诸族共推大禹治理水患。大禹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因势利导,凿阙开河,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降服水患,实现了河晏水清,天下太平。于是,华夏诸族推大禹为领袖。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也就成了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张玉芳说,九鼎铸成之后,曾经流传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后来,“桀有乱德,鼎迁于商”;周灭商后,成王又迁九鼎于洛邑(今洛阳);东周末年,王室式微,天下混乱,九鼎失位,不知所终。
夏、商、周三代承替延续千年之久,创造了绚丽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一般有圆形三足和方形四足之分,被称之为“国之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千百年来,鼎被赋予太多的神秘色彩,已经浓缩成为一种抽象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