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13722252255
微信:13722252255
地址:保定市唐县长古城工业区
大型铜鼎的历史发展
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至今,大型铜鼎依然是中华文明的圣物。鼎不仅是作为盛放事物的器物,也是古代一种重要的礼器,常放在宗庙中用于祭祀,鼎因为其重大,常用来比喻王位和帝业,有盛大的意思。
最早的鼎是用黏土烧制而成,后来铸铜鼎造技术的发展,出现青铜制造的铜鼎。相传夏朝是禹曾铸造了九鼎,以此来象征九州,鼎上雕刻了魑魅魍魉的图像,是保护人们免受其伤害。商朝时期的鼎多为黏土烧制,青铜的冶炼技术不够成熟,现存出土的夏代青铜器有“乳钉纹爵”等。
夏代以前的青铜器多采用冷锻加工方法制成,后来青铜器的制造发展为熔铸,后来出现合范法(商周时期普遍应用),对青铜器的制造技艺开始成熟。夏朝时期的鼎上一般没有装饰纹样,少数有乳钉纹,样式比较简单。
商周时期是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现出土的商朝时期的大铜鼎证明在当时青铜浇筑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青铜鼎的形状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在鼎口处有两耳。商朝时期的鼎大都体型厚重,纹饰华丽,有一种狞厉的美感。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开始多样,合范法、失蜡法(极为精密的铸造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商周时期鼎的纹样开始复杂多样,多为主体纹样凸起,附属纹样比较纤细,形成鲜明对比。鼎上主要的纹样是凤鸟纹、龙纹、蛇鱼纹、蝉纹等等,后来凤鸟纹和龙纹成为主流形式,其他的纹样逐渐减少。
春秋中期到战国时期,作为烹饪器材的鼎开始成为权势的象征,实用意义开始削减,百姓对鼎衍生出一种崇拜之情,这种情感在现代仍然有所影响。鼎象征着国家,国家灭亡后,鼎要随新国都迁移,商周时期将定都也称为“定鼎”,《左传.宣公三年》: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朝建都时将鼎迁到殷都,表示定都。秦汉时期以后,鼎的王权意义逐渐消失,后来佛教传入中国,鼎昌放置在寺庙的大殿前,成为焚香的容器,也有装饰的作用。